教材編製理念與內涵
在實務現場中常可發現,除法對於學生來說,是一項較難理解的概念,對於學習功能有缺損的特殊生來說亦是如此。除法的概念需建立於相關的基本能力(題意的理解;加法、減法、乘法等計算能力),故錯誤的類型十分的多元,常見的錯誤為擺位的錯誤、商數位值錯誤、計算錯誤等等(陳依涵,2008;周欣音,2013 ),該如何使學生有效的學習除法的概念,從他人的協助,進而擺脫鷹架,獨立自主的學習,並將除法的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是我們需探討的課題。在教材編製與教學的原則上,教學的內容必須有系統、有組織,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,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技巧,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清晰的概念(王瓊珠,2002)。
而數的概念固然十分抽象,但若能善於運用具體的經驗,亦將不難理解數的意義。於兒童早年的教育要多提供具體的事物供其操作,並由成年人說出一些數學概念,讓兒童一面操縱實物,一面聽到數的語言,當下最好鼓勵兒童覆述,使得兒童可以產生操作-聽音-口說的學習管道。而在數學符號的指導上,如加減乘除等記號,應該在實物的操作練習中先明白意義,然後才引導兒童寫成算式。而數學應用問題的推演應注重實際生活中淺顯而常用的情境(許天威,1986)。
另外,在除法相關的研究指出,透過遊戲、圖畫、代幣等方式皆有助於學生對於除法概念的學習,並提升整體的學習的動機(林荷敏,2011;陳綵菁等人,2013)。特殊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,更需要透過生活情境、視覺、實際操作與遊戲等多元學習的方式,來提升對於除法的感覺與動機,最終能夠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。
依照上述理論與研究結果,因此,本教材從二年級開始,配合學生的生理發展年齡,依學習功能輕微與嚴重缺損-中度學生的學習特性,採用合適的版本,進行系統式的適性教學。在第一、二單元的教學活動上,講究用具體物的操作來增進學童對於課程的理解。之後藉由一系列的教材教法與計算機的輔助,讓學生建立除法概念及使用運算方法。
數學文本閱讀過程,需結合書寫歷程,唯有動筆或工具操作練習,才能使讀與知的歷程結合(秦麗花,2007)。在這十單元的佈題,結合學童的日常生活經驗,以常見的人、事、物為情境,並在教學過程中,透過工具操作而後動筆寫出算式與結果,以建立特殊需求學童與除法學習聯結。
「我會整數除法」教材皆要求以實物操作、畫圖為先,而後再引導出算式的解題與運用,讓學生更清楚整數除法的學習概念,因此未來教師就可以有多一些的時間與學生探討除法的應用,而非陷入在解除法的過程要求,以增進學習功能缺損學童學習的效益。